前一段时间一直热衷于女性心理学,并看了几本书。可是书中的理论往往令我无法接受。事实上在我看来作者们的论点似乎都没有多少证据支持——他们更多的是搬出老祖宗:弗罗伊德来说事儿。今天,趁着节假日闲来无事,在图书馆中斗胆翻了翻佛氏的著作,比较详细的了解了一下恋母情结的发展。
再佛罗伊德看来幼儿在出生后的三四个月后就享受了一种性生活,这种性生活与成人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生育能力,并且在对象的选择上是随意的。它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口唇期,anal期和生殖器期。在进入生殖器期前的一段时间内,男孩子们往往会有两种思维:即将自己想象为自己的父亲,具有强烈的占有自己母亲的欲望。在一段时期以后,幼儿们会发现这两种欲望是矛盾的,无法同时达成,因此他们放弃了成为自己父亲的想法,而更专注于希望占有自己的母亲。
从出生到进入生殖器期,男孩子们一直以为所有人都拥有和自己相同的生殖器,因此当他们发现女孩子与自己的生殖器的不同时,这种打击往往是巨大的,他们拒绝相信这一事实。但长期的观察使他们不得不接受这种事实,因此他们解释这种差别为女孩子们的生殖器是由于手淫或是企图占有自己的母亲而被父亲阉割掉的。因此陷入了深深的阉割焦虑之中。这种焦虑是如此的严重,以至于男孩子们由于害怕被阉割而不得不抑制或压抑企图占有自己母亲的欲望,恋母情结基本结束。这个时候,那个曾经被他们抛弃的企图变为自己父亲的想法占据了思维的主要位置,但与之前相区别,幼儿们不再憎恨自己的父亲,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父亲威严的恐惧与崇敬,他们开始将父亲作为内在的或外在的模仿对象。
当然恋母情结的结束并不代表对母亲的力比多的完全的消失。在男孩子成年后,他们的初恋往往希望这一个成熟的女人,以代替母亲就是这种力比多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