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erve

Tuesday, February 27, 2007

郭德纲与春晚

郭德纲这两年可算是风头人物了,他带领着德云社在相声界也算是有着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记。由于他的相声无可置疑,比起当今一些所谓的大师们,更加接近相声。因此在年前的时候希望郭哥上春晚的钢丝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量。
郭哥德相声我基本上全部听过,而且不只是一两遍,所以对于他的风格还是比较了解的。而对于广大钢丝们的要求,在我看来是一种不成熟、不真正了解郭哥相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郭德纲德相声大致分三类:1、“我”字系列的完全原创的段子,如我要上春晚、我要旅游、我是黑社会等;2、传统段子的改变,如文章会、大上寿等;3、保留传统相声的名字和框架,但内容上完全创新的段子,如西征梦等。最近还有第四种就是相声剧。这里面第四种由于时间较长(通常最少也得90分钟)而且涉及到对于历史人物的篡改,是绝对不可能上春晚的。对于第二种,即使是对传统段子作了一定的修改,但毕竟版权不是自己的,私下演还可以,放在近2亿人观看的大舞台上,无疑是不合适的。而对于第三种,虽然内容上完全是自己的,并且比较适合在台上表扬(如西征梦就曾经多次公开在电视上亮相)但也因为时间的问题,不能在春晚上播出。最后就要谈到“我”字系列的作品了,到至今为止,根据我自己的统计,“我”字系列分别是:我这一辈子、我要上春晚、我要幸福、我要反三俗、我是黑社会、我要旅游。这些作品总的来说可算是郭德纲从艺几十年来精华中的精华了。这里面每一个作品都包含了大量让人意想不到的包袱,绝对是相声中的精品。但是,毕竟相声本事市井艺术,本来就不是上大台面的东西,所以即使是相声中的精品,却因为里面有着大量反映世俗文化的东西(甚至是十八禁)而与春晚的要求相距甚远,另外这些原创的段子都是以老北京的文化为基础的,在地方台播放尚可,若是面向全国,可能会有不少观众由于不了解北京的文化而听不懂其中的包袱。举个例子,在我要反三俗一段中郭德纲说了一首诗:北京的天是晴朗的天,通州区的人民好喜欢。站在丰台高声喊,我爱你海淀。如果观众并不了解北京行政区域的划分,这一段诙谐的小诗无疑是无法发挥原本的功效的。再如:在我要旅游的段子里,
郭德纲:我说你这么着?
于谦:等车
郭德纲:这不是来了么,819什么的
于谦:不是,我等特二,我就等特二,我特二。
......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包袱——关键就是北京一句骂人的土语:形容人缺心眼儿叫“二”。
同时,在这些原创的段子里,也包含了大量郭哥对于社会不文明现象的控诉,比如在我要上春晚一段中包含着明星为上位而不惜出卖自己身体等不文明的现象。但这种表示实在是太辛辣了,甚至是赤裸裸的。如果放在春晚演出的话可能不少人接受不了,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所以说,总结起来一句话:郭德纲的相声由于更加靠近传统相声,失去了上春晚的资格。
FileServe